首页 > 酒水网 > 酒资讯

无酒不英雄——酒频道谈《水浒传》中的酒文化

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文酒不分家,酒与文学渊源极深。《水浒传》堪称是一部浸泡在酒中的文学,全书无处不在写酒,故著名学者金圣叹评点《水浒传》曰:“奇绝妙绝之文,无一笔不在酒上出色。”

酒文化,指酒在生产、销售、消费等各个环节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。“无酒不英雄”在《水浒传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,展现了宋代饮酒风气的盛行,而酒是英雄的天然伴侣,对于刻画水浒英雄形象也至关重要。

金圣叹评《水浒传》,所用“酒”字频率颇高,仅七十回本就出现了一千五百多个“酒”字。平均每回用“酒”字达二十次之多,“酒”的密度之多,恐怕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是绝无仅有的。

二、水浒“酒文化”(原文节选)

当日晌午时分,走得肚中饥渴,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,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,上头写着五个字道:“三碗不过冈”。武松叫道:“主人家,快把酒来吃。”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、一双箸、一碟热菜,放在武松面前,满满筛一碗酒来。武松拿起碗,一饮而尽,叫道:“这酒好生有气力!主人家,有饱肚的买些吃酒。”酒家道:“只有熟牛肉。”“武松道:“好的切二三斤来吃酒。”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,做一大盘子将来,放在武松面前,随即再筛一碗酒。武松吃了道:“好酒!”又饰下一碗,恰好吃了三碗酒,再也不来筛……

武松道:“怎地唤做三碗不过冈?”酒家道:“俺家的酒,虽是村酒,却比老酒的滋味。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,便醉了,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。因此唤做‘三碗不过冈’。若是过往客人到此,只吃三碗,更不再问。”武松笑道:“原来恁地。我却吃了三碗,如何不醉?”酒家道:“我这酒叫做‘透瓶香’,又唤做’出门倒’……”

微信图片_20230328155239(1).png

三、水浒“酒文化”之宋代饮酒风气

《水浒传》中对于酒的描绘体现了宋代酒文化繁盛。

《水浒传》中的酒店都以自己独具特色的方式来吸引顾客眼球。城市里规模较大的酒店都把一面气派的酒旗插在竿子的顶端,酒旗在空中迎风飘扬,十分醒目。如景阳冈酒店的酒旗上写着“三碗不过岗”以此来宣扬其优良酒质。而乡村的小酒店,虽没有大酒店气派,但也有自己独特的营销策略,往往挂出一把草帚来充当酒旗。

《水浒传》中的酒有浓薄和荤素之分。从浓薄上讲,王公贵族享用御酒,而村野乡民则饮用村醪。大酒楼里有好酒,如玉壶春、透瓶香、蓝桥风月。而乡野中多卖一些浑白酒、村酒、老酒和黄米酒等。从荤素上讲,喝酒吃荤就是荤酒,喝酒吃素就是素酒。

《水浒传》中的酒具有等级地位之分。王公贵族们喝酒都有一定讲究,富贵人家和规模大的酒店一般用金银玉器制作酒器,冬天喝酒有热酒的习惯。而梁山英雄们粗枝大叶,饮酒更是没有太多讲究,最常见的酒器是角碗、瓶桶。一般都是有好酒、有好肉尽管上,彰显了英雄们豪爽直率的性格。

11.jpg

四、水浒“酒文化”之人物塑造

林冲

《水浒传》第十一回描写豹子头林冲携带柴进举荐书,去梁山泊入伙,因一时未寻到搭渡船只,孤身在酒店喝酒致醉。林冲面对这湖光山色,不是仰头痛饮而是低头闷喝,喝下去的是酒,吐出来的却是满肚怨气,发泄了“空有一身本事,不遇明主,屈沉在小人之下”的郁郁不得志情绪,正所谓“曾闻酒色气相连,浪子酣寻花柳眠。”这番醉酒描写集中表现了林冲内心深处痛苦的思想斗争,反映了林冲由忍让苟安到挺身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。

武松

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三回中武松在“三碗不过冈”的酒肆里,一连吃了十八碗酒。那十八碗酒,使武松在面对猛虎时,激发出旺盛的斗志。武松在酒力之下,不但发挥出不凡的气力和身手,而且还一鼓作气打死了令人畏惧的猛虎。作者借助酒力,顺波推浪,层层烘托出武松过人的勇力和非凡的气概,使武松这一英雄形象鲜活。

(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,删除)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发布者:实习编辑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yt61.com/jiu/zixun/2023-10-07/208352.html